地址:衢州市荷花中路113号
联系人:马经理
电话:4008762226
记者尹婵萱文/摄
本来,这是清明节祭祖用的供品。好久以前,祖辈们突发奇想,感觉用清明馃剩下的青团做成供品造型,比预备真鸡真猪更划算,于是,这个做法就不断传播了下来,成为莲塘村一带风趣的清明节风俗。
早在清明节前十明天将来,徐奶奶就和村民们忙活开了。她们挎着小竹篮,在田间地头采摘新颖的野艾草,满载而归后,清洗清洁,然后就用石灰将其腌在器皿中。浸过石灰水的艾草颜色更清亮,在溪水里漂洗清洁后,用捣臼捣出草绿色汁液拌入糯米粉和米粉并揉搓成团,上笼蒸熟后再放入捣臼不断地捣,直把面团捣得发出沉闷的声音,模糊的清香四周飘散。
转眼又是一年清明节。每到清明,除了祭祀先人或逝者,制造和品尝清明馃也是人们必做的一件事。在衢州分歧的县市,清明馃有着分歧的特色做法。3月30日,记者来到山河市双塔街道莲塘村,在这里,70岁的徐文彩奶奶正沿着祖祖辈辈的习俗,做着地道山河风味的清明馃。
和艾草一样,新颖的乡下食材是决定清明馃地不地道、好欠好吃的主要要素。从山上竹林松软土壤中挖出的春笋,还带着土壤头土脑息。还有自家用豆子做出来的新颖豆腐干、菜园子里收成的芥菜、用村子里井水浸泡过一天一夜后才磨成粉的糯米和白米这些新颖的乡下时令食材,让徐奶奶手中慢慢成型的清明馃分发着春天的气味。
乡下食材,地道清明味
做完了一大箩清明馃,徐奶奶还有主要的事要做。只见她十指翻飞,一个个青色的面团在她的手掌间被捏成了活矫捷现的小动物。“长着两扇圆耳朵的是猪头,旁边的是猪蹄,弯着脖子的是母鸡,看它身下还孵着一窝蛋呢!同党是用铰剪剪的,是不是很像?还有圆圆的伶俐豆,听说小孩吃了会变伶俐!”徐奶奶像孩子一般骄傲地展现她的作品。
和柯城、龙游等地的清明馃比拟,山河清明馃造型更憨厚一些,了圆形造型和“馃印”的利用,而是肚大头扁的饺子状和三角钱袋两种造型。
饺子型的是咸馅儿,里面有炒得油汪汪的笋丁、葱末、肉丁、豆干丁、芥菜丁、榨菜丁、辣椒大蒜,吃一口,令人元气满满。三角钱袋型的是甜馅儿,是用红糖和小麦粉揉碎了做的,咬一口,满嘴流蜜。
动物青团,巧手来祭祖